新竹友隊e-ma預計今日假南寮漁港一處方形柏油路線,舉辦隊內繞圈賽,我也受邀來湊熱鬧。誰知,一早前往南寮會場的路上,就被新竹有名的九降狂風吹得東倒西歪,對向車道接連來了幾位e-ma的車友,告知友誼賽取消。這時有點亂了方寸,不知何去何從呀!定下心想,干脆隨意繞繞,去寶二水庫散個心。
*超好的天氣,碧藍的天空
第三圈集團沒什麼大動作,僅阿龍二度上演單飛秀,悠哉的速度讓大夥兒稍微放鬆聊聊天,順便和隊友溝通一下戰術。第四圈,阿龍離主集團的距離有變近的趨勢,阿澍趁機獨推出去嘗試追擊,這一來,可就帶出這場賽事決定性的攻勢,包括小吳、阿堅、柏助、阿賢、科見和我被帶出,連同前方兩人形成八人領先集團,主集團在瑞隆、阿川等人壓制之下,我們才得以順利拉開距離。
八人輪起echelon,默契勉強合格,常會出現斷層,好處是不必領騎太久,壞處是萬一有人稍微偷懶,整個順暢度立即大減。我當時算是豁出去了,反正我不是來選拔台南縣市的全運會代表,揮霍青春的肉體適時bridge up每一個gap,阿龍隊長偷偷對我下達指令:「最後一公里到我前面拉速度喔!」來唷~免錢、年輕的體力出賣喔!
說時遲那時快,距終點剩一圈半的時候,柏助的前輪竟然爆胎,我馬上停車拆前輪換給他,手僵硬得差點扳不開快拆。把柏助送回戰場,換上他的前輪,慢慢騎回終點,主集團在超過半分鐘的差距超越了我。換了顆前輪把最後一圈獨推完,依稀聽到1時25分完賽,最後一名!
*騎著柏助破掉的前輪回終點維修
*最後一圈獨推中,特別挑一張帥氣過彎照片犒賞女性讀者
阿龍隊長不意外得拿下冠軍,阿堅第二,科見第三,小吳第四,阿澍第五,阿賢第六;柏助後來沒能接上領先集團,被主集團收容,仍於主集團中率先衝線,恭喜得獎及入選全運會代表的大家!
*排名順序由左至右,左三為頒獎者
今天覺得自己表現還不錯,有跟上兩波成功的脫逃,有冷靜判斷各種局面,並做出適當處理,幫助柏助完賽是今天最大的成就吧!
*互相比大姆指慶祝勝利
隨後第二梯次的Timothy也完賽,回到隊車旁,他自開賽之後,發動許多次攻擊,接著從賽程不到一半處開始單飛,始終領先主集團有300~400公尺以上,輕鬆進入終點取得M45冠軍。天候不佳,使集團多數人相對保守的局面,也難怪Timothy說天氣愈差,便對他愈有利,當然也要有相當的實力。
*單飛進終點的Timothy
人工計算成績的方式,加上賽前的號碼布別法宣佈不周,便得成績出爐延誤至少2小時以上,至少我們的成績都沒有什麼爭議,便上台開心領獎。
*菁英組頒獎典禮
賽後隔天,才得知我們車隊團隊總成績季軍,以四人出賽的成績來看,實在太有效率了。最值得慶祝的是,大家都平安完賽,也謝謝阿龍和航順在集團中的奮戰,讓比賽精采萬分,全運會見囉!
騎乘距離:102公里
騎乘時間:2時26分
(照片皆取自網路,包括impreza7、小櫻桃車隊的候大哥等車友的作品,如有不妥請告知。)
在注意EM30賽況同時,也會幫忙Timothy防守EM40的攻擊,尤其是遠從日本來的三浦恭資教練,完全不容小覷他的實力,昨日花蓮到台東的賽段,他竟然能順利通過牛山,並加入18人領先集團中。今天他的三名隊友(二女一男)不斷找機會將三浦帶出集團,曾有好幾度幾乎成功,不過在Timothy強大的怨念及眾人追趕之下,還是全數破解。兩位日本女孩子能在清一色男子菁英集團中,不斷的攻擊再攻擊,真是令在場多數台灣男人汗顏。
里程累積到80公里左右,感到有些疲倦,對即將來到的舞鶴台地有些恐懼,不禁想起昨日在三仙台大橋被放生的情景。剛好隊車上前來幫隊友補給,集團也沒有加速的動作,趕緊到後頭換了一壺清水,順手加了BCAA進去,回到集團調養體力。這兩天在集團中,一直覺得沒有時間可以做多餘的動作,也許是高速集團中騎乘經驗不足,此起彼落的加速、攻擊,光追趕就來不及,更別說想在擁擠、肩並肩的集團中,自由自在的吃東西或左顧右盼,希望在未來能更精準的掌握競賽節奏。
舞鶴台地前,突然又有幾位攻擊出去,包括台東的范老師在內,哇賽~這下更緊張了,不過阿龍剛好跑來問我有沒有看到柏助和瑞隆?這個問題讓我愣住了,我最後一次看到柏助是他正後退補給,而瑞隆更是沒啥印象(他穿了件我不認得的車衣),阿龍推論很可能兩個人已經攻擊出去了。事後證明,沒錯!瑞隆和柏助跟住一波成功的攻擊,隨後突圍集團再度分裂,瑞隆留在第二集團牽制速度,而柏助則咬住二度突圍的集團衝了出去。瑞隆的集團中,有EM30的Inigo與後來追上的范老師等人,在舞鶴台地過後不久,就全數被主集團沒收,前半賽段最擔心的事被解決了。更幸運的是,主集團並沒有在舞鶴台地出現猛烈的攻擊,新成立的S車隊試圖拉快節奏,但是並未引起集團的追趕,如此Moderate的爬坡速度,連大隻的Timothy都可以鑽到集團前方配速。也許是整路的大逆風,讓大家都沒有興趣發難逃脫,恰巧給我機會在主集團中存活。爬到舞鶴台地的頂點後,整個心情大為放鬆,再來要思考賽事後段要怎麼騎了。
(領先集團中的柏助)
主集團時快時慢的速度,令人摸不著頭緒,意圖爭奪總冠軍的車隊主將早已在領先集團中,那兒主要還是EM20的戰場,而主集團中則是EM30、EM40的龍爭虎鬥。紅塵EM30的機會就是在這樣的局面創造出來,事發突然,依稀記得當時在極緩的上坡中,距離終點尚有30公里,有兩名EM30的選手依序從集團側邊攻擊出去,數秒之後,只見其中一名日本女孩子也獨自追了上去,其餘大家並沒有追趕的企圖,我也懶散的想說應該沒多久就會追上吧。此時,安龍騎到我旁邊喊著:「追一下啊!小吳要我們去追回來。」說完就從左側追了出去,我看這情形也只得跟上,咬在安龍後面。沒一會兒便先追上獨推中的日本女孩子,突然看到阿龍也跟了上來,於是我們幾位持續加把勁,又將前面兩位EM30的追上,不過其中一位隨即就落隊,這個意外突圍的小集團剩下阿龍、安龍、我、四季車隊廖大哥、日本女孩子智野真央(背號927)。
至此,我們僅在集團前方約70公尺左右,由於阿龍這位意外的訪客,使得目前局面突然對我們非常有利,我頻頻回頭觀察主集團的動向,似乎沒有積極的動作,因此向在場大家喊話,表示合作的意願,很幸運的大家都低頭開始努力輪車,才輪兩圈,再回頭觀察,主集團離我們己有100公尺遠。我興奮的跟大家報知這好消息,合作無間的默契持續進行,我也暗忖主集團尚有隊友瑞隆、小吳、Timothy,至少小吳知道我們的動向,這幾位賽場老手肯定會幫我們防守對手的追擊。其實我的狀況可說是菁英成員中最差的,在突圍的初期一度懷疑是否可以成功,憂心忡忡著離終點尚遠,且大逆風下的逃脫極為困難,身上已無糧食,水也剩不到一罐。但,一句「不試試怎麼知道呢?」讓我不虛花東此行。
(主集團中的小吳與Timothy)
突圍集團慢慢拉開距離時,又突然來了第二位意外的訪客-高阿丹大哥,我們幾個都很訝異他的出現,賽後瑞隆說他是自己獨推追上100公尺外的我們,十分佩服。多了位強力成員(同時是最忌憚的對手),突圍的成功機會大為增加,後來一位自領先集團爆掉的EM20車手也短暫加入我們,至少都將平均分擔的工作稍微減輕。安龍一直很積極的在幫忙拉速度,每次阿龍帶稍微久一點,他就會上前喊話要阿龍退下來,非常稱職,不過我還是想要對安龍說一下(認真):你在我前面,你輪下來之後可以再跟緊一點你前方的人,不然我輪下來跟在你後頭,你剛好稍微加速想追近前方時,我還得花更多力氣接上,很累耶!
在幾次短爬坡後,我終於體力不支稍微和前方開掉,結果接連從前方退下的廖大哥與智野小姐被我連累,於是集團斷成兩半,安龍、阿龍和高大哥繼續加速前進,我們三位則努力想要接回去,但距離持續被拉開,追了十公里,終究看不到他們了。回頭也不見主集團蹤影,至少可以保證阿龍他們有足夠的安全時間和距離,二對一的情況依究有利,…別忘了,在遙遠的最前方還有一張王牌-柏助。我將目前的情形重新審思過後,再來就為自己的總成績努力吧!
我們三個人開始輪起echelon,智野小姐除了騎車姿勢漂亮外,竟然是我們裡頭輪車最精準的一位。echelon是需要非常精確、巧妙抓住換線時機的輪車方式,她不論在切出或切入的時間點,都能掌握很好,不愧是日本當家職業女子選手!echelon好處是不用頂風太久,正好適合我目前的狀況,但三個人是echelon的使用下限,正好又是loading最大的分配,我還是沒有得到太多好處。廖大哥帶領的速度最快,其次是智野小姐,我幾乎是死拖活拉的苟延殘喘。這邊要順便感謝台灣Team Cinelli Ritchey車隊的幫忙,在我完全沒水的狀況下,幫我補了一罐水。到了鯉魚潭前6公里爬坡起點,我們就此分散,智野小姐體重輕,爬坡速度比我們還快,逐漸遠去。我試圖維持轉速,儘最大能力爬坡,而廖大哥似乎沒有跟上。爬了近三公里,正感到肚子十分饑餓,突然聽到後方警笛大作,不一會兒,一位富士車隊選手氣勢磅礡的衝了過去,我回頭,只見集團在100公尺外,正快速逼進,哎,獨自進終點的夢想破碎。趕緊調整呼吸,待集團經過時趁機加入,Timothy在集團前端對我喊著:「Jump into the group !」大局已定。
集團在最後兩公里特別的混亂,沒有人可以絕對的速度衝出去,只能從旁不斷的追到前方,後面的選手再擠向前去,彷彿一場快速的洗牌。我呢?沒有多餘體力衝刺,咬住就好。倒數距離愈來愈少,我看到了終點拱門,主集團衝線…
(第二集團準備衝線)
過了終點,看到阿龍、安龍和柏助站在路旁,趕緊上前詢問結果,果真將EM30第一搶下來,柏助則在領先集團中力氣耗盡,和阿龍的集團合併,最後取得第三,令人振奮的消息!回到停車場,除了興奮,我感到不舒服的涼意,血糖耗盡的狀況,匆忙盥洗身體,回到支援車旁,將帶來的所有衣服套到身上,還跟彰耀借了一件長褲,躲在支援車上取暖,並大量不停地進食,阿龍看我狀況不對還拿一顆維他命B給我吃。在集團中沒時間進食的結果就是如此,也許我需要買昂貴又方便的gel,航順則建議我可以加葡萄糖在水中,這也是好方法。
最後回到亞士都飯店頒獎,紅塵創下隊史空前的紀錄。
得獎名單:阿龍 EM30 冠軍
柏助 EM30 季軍
小吳 EM30 第4
Timothy EM40 第5
航順 RM30 第4
阿義 RM30 第5
阿賢 RM35 亞軍
阿智 RM45 第4
二日菁英團隊總成績 亞軍
二日市民團隊總成績 第十名
要特別感謝辛苦的補給人員,以及隊友的互相幫忙
也謝謝蔣教練贊助的CKT車架及Aminostrong 贊助BCAA 8000,幫助紅塵車隊取得好成績
(頒獎台大合照)
距離:178公里
時間:4時57分
今年車隊的年度A級賽事終於來臨,賽前自認只有盡8成功夫來準備,在新竹自我訓練仍舊無法比擬先前在台南的集中虐待營。因此兩週前參加e-ma的二日移地長程訓練,上週再操一次中程高強度,本週三之前再做兩次肌耐力和間歇,完成訓練,週四與五各騎了一小時的動態恢復來收尾。
下坡同時下著傾盆大雨,從模糊不清的風鏡視窗看出去,就一片霧濛濛。專心掌握車身重心,將行進穩定度全交給米其林的Pro Race 3,以及柏助大方出借的Racing 1,我才得以順利超越許多位車手,並及時跟上追擊的集團。安龍也在裡頭,有隊友同在令人安心不少。慢慢的,追趕集團回收許多落後或追上來的車手,在大家努力追擊近十公里的路程,總算追回主集團。
趁休息時,多喝幾口BCAA drink,感覺到體力慢慢恢復,順便觀察集團成員,瑞隆、柏助、Timothy都在,加上安龍和我,總共五個人存活在主集團。裁判長趨車前來告知大家,前方有18名車手在領先集團,差距達4分鐘。Timothy一路不時跟我碎碎唸,高速騎乘中,常聽不清楚他說什麼,我想不外乎在說大家不好好合作追擊,或是誰誰誰做了些無謂的動作。
看到柏助和瑞隆不時在前方帶領集團,我心想這不該讓柏助分擔,我們幾位EM20這回的目標就是要幫助EM30與EM40的車手奪標。上前分擔領騎的工作,並觀察他隊車手的動作,適時要做反應。
大約騎了一百多公里,有名水果車隊的車手試圖逃脫,我二話不說直接追擊上去,想不到一個大彎之後,三仙台大橋就明晃晃的擺在眼前不遠處,該死!結果在這個坡我就被放生了!集團是愈離愈遠,我拚命找尋沿路可避風的目標,落後選手、隊車、機車,幻想著可以追回集團內。後來,還是和哥倫布、KTM、綠油精三位落後的車手一起輪車,始終無法將150公尺的距離拉近,撐了近十公里,追趕集團也宣告瓦解,KTM選手繼續奮鬥,剩餘的我們就認命讓集團遠去。
隨即來到最後500公尺的告示牌,順順的爬上去,實在沒什麼力氣再加速,終點處一堆人拿著巨炮,硬著頭皮抽車進終點,不過也沒看到任何閃光燈,真是沒人緣。緩和著騎到支援車旁,腳踏車往旁一靠,開始賽後的黃金營養補充時間,乳清蛋白和BCAA 8000各一罐、Natural Valley兩條…等,辛苦幫我們補給的彰耀和其他不知姓名的朋友,幫我們架腳踏車、整理行李,隨後還來回兩趟分批載選手回知本休息,非常感謝他們的幫忙。
回到知本警光山莊,在外頭先洗好腳踏車,再回房間洗個澡,警光山莊的泉水味道挺重,據說泉質一流,我的銀戒還變成鈦色,順便用冷熱水每30秒交替沖淋大小腿,希望能加速肌肉恢復。車衣褲泡了三次,水都還是髒的要命,淋了50公里的雨水,晚點可有得洗囉!躺在床上用嬰兒油輔助按摩大小腿的肌肉,發現肌肉的痠痛狀況非常輕微,相較於去年花東賽第一日賽後,肌肉疼痛、僵硬的情景,有莫大差異。今年我獨自在新竹訓練,雖然偶爾和當地車隊團練,但仍感到強度訓練不如去年在台南與紅塵團練,推想很可能是在運動營養補給方面有認真下功夫:
1. 賽前兩小時,一份乳清蛋白 drink
2. 一份BCAA 8000/賽中每小時
3. 賽後,立刻乳清蛋白 drink與BCAA 8000各一份
4. 睡前兩小時,一份乳清蛋白 drink
其中BCAA 8000的效果還真不錯,比賽中間歇高強度恢復加快,長程肌耐力的維持相當良好,感覺能量源源不絕。當然如果賽前的訓練強度不夠,還是有機會像我一樣在三仙台大橋被放生的!上述的補充方法我只會用於重要比賽,而且水份補充絕對要足夠,無時無刻都得帶著水壺在身邊,廁所每半小時至一小時上一次,每次小便都有把廢物排出體外的快感喔~
晚上去附近餐廳包了三桌吃合菜,每盤菜是小的有點傻眼,最後還是吃得剛剛好飽。隨即帶著CKT車衣去頒獎會場,主持人簡短的致詞完,馬上開始頒獎,今年真是有效率。
得獎名單:柏助 EM30 第2
Timothy EM40 第3
科見 RM25 第5
阿義 RM30 第6
阿賢 RM35 第2
阿智 RM45 第5
(第一日得獎成員合照)
晚上十點睡前再喝一罐乳清蛋白,戴著耳塞、頭巾,沉沉入睡。
騎乘距離:132公里
騎乘時間:3時2分
(正中黃衣者即在下)
賽中我都沒注意終點旁有倒數圈數的舉牌,騎在集團裡有些感到浮躁不安,再加上某些選手的激烈舉動,讓集團更是擾動不平。台中縣隊一度放出一位選手單飛,三位隊友隨即到集團前blocking,可是抵不住眾家車手的追擊,終究還是一個集團前進。進入最後一圈前,裁判在終點旁搖鈴提醒,集團開始瘋狂卡位,我一個閃神,就被卡進內側,一個彎、兩個彎過去之後,依舊卡不進好位子,出最後一個彎時,兩位急躁的縣隊小朋友衝了出去,卻不小心撞在一起,兩個連人帶車摔往旁邊的護欄,我在正後方看得心驚膽顫,衝線的先機又已漏失,只能在終點前抓過一位同組別的選手,成為B組第六名,把報名費500元賺回來。
再來換最有希望的阿龍、柏助、小吳和航順登場,我換衣服耽擱了幾圈的時間,過去賽道旁時,Craig已經帶著蘇正丞在領先約30公尺,追趕集團由CKT三位選手、四季兩位選手及其他隊選手組成約7人,但追趕集團的速度因輪車不順,無法拉高速度追趕,使得領先距離不斷增加,最後達到1/4圈以上,局面大勢已定,沒了前兩名,至少也要想辦法將第三、四名拿下,只見小吳開始攻擊,拉開一小段距離,第一次時阿龍剛好領騎追趕,似乎沒有溝通好戰術,小吳退回集團;第二次攻擊就成功了,引導出四季兩位車手在集團前方追趕,阿龍和柏助坐在後頭輕鬆享受低風阻。最後一圈快結束前,小吳力氣用盡,但阿龍和柏助保留體力得當,柏助在進最後的彎角攻擊帶出阿龍,阿龍最後100公尺搾出120%的怨氣率先壓線,保住了三、四名。
最後一組我們有王宇學長和教練女兒參賽,學長全程幾乎待在最佳位置,而且集團很穩定,看他連喘都不喘的,想必很輕鬆,教練女兒也一直待在附近,不曾落出主集團。到了最後一圈出彎要衝刺時,看到學長被擋在第二排,速度無法發揮,就勉強擠進終點,真是可惜。賽後才知道他因為天氣太冷,手有點凍僵,在最後一圈變速器按不下去,檔位太輕無法衝刺。
在台灣少之又少的繞圈賽,既刺激又富含重重心機與戰術,比起爬坡賽較仰賴體力與輕量器材,我覺得這樣的賽事不僅交管較容易,觀眾也較可以融入觀賞。再來就是3/21北海岸公路賽,終點還是設在山上,這場賽事就當作準備四月底的花東賽之前哨站吧!